李密:他坐拥瓦岗大军、名将却最终被杀,一手好牌打得稀烂(下)
隋大业十二年,李密得知瓦岗军领袖翟让在河南一带势力壮大,便前往投奔。翟让起初也因李密是杨玄感的逃亡部将,听信谗言,将李密关押起来。但李密通过王伯当去求情,并给翟让献上夺取天下的战略,翟让对他的见解很是赞同,便释放了他。
隋大业十二年,李密得知瓦岗军领袖翟让在河南一带势力壮大,便前往投奔。翟让起初也因李密是杨玄感的逃亡部将,听信谗言,将李密关押起来。但李密通过王伯当去求情,并给翟让献上夺取天下的战略,翟让对他的见解很是赞同,便释放了他。
说实话,这事儿要是让老百姓知道,估计都要拍桌子骂娘了。你想啊,瓦岗军当年呼风唤雨,几乎整垮了隋朝。可偏偏就是这么一支声势大得不能再大的起义军,突然像什么都没发生过,稀里糊涂地给瓦解了。背后的原因不是同隋军拼杀太惨,也不是因为粮草断了,据说就因为杀了一个不该杀的
在中国历史的星河里,有一支起义军曾像流星般划破隋末的黑暗夜空——他们从几百人的草莽队伍,短短三年爆涨到三十万大军,横扫中原粮仓,逼得隋炀帝躲在江都发抖。可谁能想到,这支号称“得民心者得天下”的雄师,却在巅峰期突然崩塌,最终落得“宁学桃园三结义,不学瓦岗一炉香”
在历史的长河中,在腐朽王朝几近崩塌之时,农民起义比比皆是,他们试图借助农民的力量在改变历史,从而改变自己的命运。当然这些伟大壮举的实现不是一个人能够做到的,正所谓一个好汉三个帮,在多个人的共同领导下,慢慢达成目标。然而在相对成功时,对于权力的分割很容易出现分歧
咱今儿个要聊的这位主儿,可是隋唐年间的官场"不倒翁"——一辈子改了三次名字,跟着三任主子都混得风生水起,最后还成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里的"长寿冠军"。可就是这么个厉害角色,唐太宗李世民临终前却把儿子李治叫到跟前,咬牙切齿地说:"要是你镇不住他,就杀了吧!"这话听
徐茂功,原名徐世绩,字懋功,又名徐茂公、李世勣、李勣,我们知道的是,他乃隋唐时期足智多谋的军师。
他出身富贵,却能在乱世中闯出一片天;他历经三朝皇帝,始终屹立不倒;就连李世民临终前选定的三位托孤大臣中,也只有他一人得以善终。
瓦岗军,隋末乱世里的一颗明星,曾经横扫中原,威名远扬,号称天下第一义军。可就在巅峰时刻,这支队伍却像断了线的风筝,一下子坠落谷底。